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中医参考文献格式(中医药的参考文献医书)(2)

来源:河北中医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12-1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《黄帝内经》 《黄帝内经》分为Shuming hao123 @ .com Shuming hao123 @ .com两部分。 以黄帝、岐伯、雷公的对话问答形式阐述病机病理,同时主张不治之症、未病,

《黄帝内经》

《黄帝内经》分为Shuming hao123 @ .com Shuming hao123 @ .com两部分。 以黄帝、岐伯、雷公的对话问答形式阐述病机病理,同时主张不治之症、未病,同时主张养生、养生、益寿、延年。 是我国的医学

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。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、病理学、诊断学、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。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“阴阳五行学说”、“脉象学说”、“藏象学说”等。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、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、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、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,内容广博,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。

网友评论: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,学中医者该好好阅读。

《神农本草经》

《神农本草经》(简称《本草经》或《本经》),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,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,代代口耳相传,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,是上古,先秦,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、总结、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,是对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。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“七情和合”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,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。

网友评论:任何事物的出现,都不是孤立存在的。读医书不能脱离成书的时代背景。

《伤寒论》

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,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。他在《内经》,《难经》等著作的基础上,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,确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,是一部理、法、方、药俱备的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经典。

网友评论:仲景先师的毕生巨著,它出现就是中医学发展的最高成就。面对几千年的文化传承,我们理所应当,也该抱着真正求学的心态来钻研祖先们留下来的医术,继续将它们传承和发扬,而不是一味地否定。

《难经》

《难经》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,也是学习中医学、掌握传统理论真谛的必读之书。它成书于西汉末年。全书以问答释疑的形式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。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,并对《内经》中某些重要问题进行了阐发和探讨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,但由于其成书较早,文字古奥,语句艰深,极难使中医初学者理解掌握。

网友评论:其成书较早,文字古奥,语句艰深,极难使中医初学者理解掌握。跟着老师听了一遍,可能有些东西还需要沉淀才可以感受到!

《金匮要略》

撰于3世纪初。为作者原撰《伤寒杂病论》十六卷中的“杂病”部分。经晋王叔和整理后,其古传本之一名《金匮玉函要略方》,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,中卷则论杂病,下卷记在药方。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,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,仍厘订为3卷,改名《金匮要略方论》.全书共25篇,方剂262首,列举病症六十余种。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,兼有部分外科妇产科等病证。

网友评论:学医者必须精读深思者也。

《医学三字经》

清代大医学家陈修园先生所著医学启蒙之作,以《内经》、仲景之书为根本,言简意赅,通俗而不离经旨。由此入门习医,可以不入歧途。我以为,此书不仅初学必读,而且是诊家必备,时时研习,常有心得。以诗赞之:医学启蒙三字经,清源正本圣心明。升堂捷径修园指,理法得来可顺行。

网友评论:精简,初学者实用,推荐使用,医理写的很好。

《濒湖脉诀》

明代李时珍为纠正五代高阳生《脉诀》之误,汲取其父李言闻《四诊发明》中有关脉学内容,并参以诸家学说及自己的临证经验编撰而成。该书分两部分,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了浮、沉、迟、数等27种脉象。其中同类异脉的鉴别和各脉主病均编成七言歌诀,便于读者背诵,后半部分为李言闻根据宋代崔嘉彦的《紫虚脉诀》加以删补而成,全面论述了脉象机理、诊脉法、五脏平脉、辨脉提纲、各种病脉体状、脉象主病等问题。原书语言简练,易诵易记,适合广大医者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。

网友评论:结合着经络的书籍看,还真不错,描述清晰易懂!

《四圣心源》

《四圣心源》十卷,清·黄元御撰。他将《内经》《难经》《伤寒论》《金匮要略》等经典著作之精髓,融会贯通于一体,提出了“一气周流,土枢四象”的理论体系,辨证治疗,尤重中气。黄氏自谓其说远承先圣之心,故将其撰书留世,命名为《四圣心源》。《四圣心源》阐述的一气周流体系,从天人合一的角度,将理论与临床完美结合,可以执简驭繁,帮助后学更好地领悟中医的真谛。


文章来源:《河北中医》 网址: http://www.hbzybjb.cn/zonghexinwen/2022/1212/618.html



上一篇:中医论文模版(中药治疗癌症晚期治愈的论文该
下一篇:如何看待乡下的祖传中医(中医论文范文)

河北中医投稿 | 河北中医编辑部| 河北中医版面费 | 河北中医论文发表 | 河北中医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河北中医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