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姚希贤教授荣获第四届“

来源:河北中医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7-2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(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檀亚楠 通讯员 陈世文) 姚希贤教授在充分认识慢性肝病、肝硬化与慢性胃病两者“瘀血证”与“脾虚胃气失和”本质创新思想基础上,分别采用活血化瘀与

(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檀亚楠 通讯员 陈世文)

姚希贤教授在充分认识慢性肝病、肝硬化与慢性胃病两者“瘀血证”与“脾虚胃气失和”本质创新思想基础上,分别采用活血化瘀与调畅气机为主的疗法,取得临床、病理良好疗效,在中西医结合创新领域做出重要贡献;他承担了“十五”国家攻关课题(2004BA721A01Z25)“姚希贤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”;他坚持中西医结合,主张“辨病与辨证相结合”,诊病“既要知病又要知证”,俾据病、证进行“优化”治疗,“适中则中、宜西则西,需结合用药者则中西医结合治疗”;他先后发表论文210篇,SCI收录11篇,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与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,三等奖12项。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。编辑出版《衷中笃西内科病证治疗学》《临床消化病学》《疾病诊治大典》《病毒性肝炎》《肝纤维化基础与临床》等书8部。

奋楫笃行践初心。如今,94岁高龄的姚希贤教授依然奋战在医疗一线。他深知,医命之道,贵在专深。他还想在两个方面继续发力:一是从医执教,坚持临床带领高徒、研究生精心诊治,为老百姓看病,为国家培养人才,为传承、发展中医学继续努力;二是坚定走中西医结合道路,为创建集中、西两医精粹的“中国医学”做奠基工作,“辨证与辨病相结合”,誓为“探医学文化奥秘、拓中国医学春秋”作出努力。

近日,第四届国医大师和第二届全国名中医表彰会举行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94岁的姚希贤教授被授予“国医大师”荣誉称号。

姚希贤教授自幼家传中医,1955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,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主任医师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,河北省中医院特聘专家,第二、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;曾任中华医学会、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学会、肝病学会常委、顾问及河北省消化、肝病学会主任委员等;先后被评为“省管优秀专家”、“河北省优秀发明者”、“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”、河北省“最美医生”、“河北医科大学建校125周年学术贡献人物奖、功勋奖”等。2017年被人社部、国家卫生健康委、中医药管理局授予首届“全国名中医”。

姚希贤教授积极投身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,1986年创建河北省“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实验室”,1996年创建临床博士授权点,1997年创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消化病研究所,1998年带领的消化内科获省级内科重点学科。他组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,培养中医高徒、博士、硕士50人,培育了一支较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的医疗、教学和科研梯队。此外,姚希贤教授先后担任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,河北省第六、七届政协常委,积极参政议政,在继承发展中医药、振兴教育等方面撰写提案、献计献策,被省政协评为优秀委员。他倡导成立了河北省教育振兴促进会并担任会长,在捐资助教、培养优秀人才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

文章来源:《河北中医》 网址: http://www.hbzybjb.cn/zonghexinwen/2022/0722/594.html



上一篇:河北沧州:传承中医药文化从娃娃抓起
下一篇:河北魏县中医院通报“医生酒后上班打人”

河北中医投稿 | 河北中医编辑部| 河北中医版面费 | 河北中医论文发表 | 河北中医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河北中医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13332510231(微信同号) 投稿邮箱:kf@400qikan.com